落地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落地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混淆公益与商业吞噬公共属性

发布时间:2020-07-13 15:03:11 阅读: 来源:落地镜厂家

对于国内景区门票涨价而言,深层次问题在于总体定价的虚高与不合理,以及混淆了景区的公益性与商业性。

近年来,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总体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今年9月以来,就有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在2013年5月9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底,中国共有5A级景区153家,平均门票价格为109元。

“对于国内景区门票涨价而言,深层次问题在于总体定价的虚高与不合理,以及混淆了景区的公益性与商业性。”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蒋依依副研究员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景区门票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从长远来看,景区应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依赖,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蒋依依说。

公众普遍感叹“玩不起”

最近,河南少林寺状告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赖账”近5000万元门票分成的官司,正打得热火朝天,并吸引了不少眼球。

据报道,成立于1984年的嵩管委,近年来与少林寺纠纷接连不断。2005年,双方就商定了按照票面价100元,少林寺分30元的标准。之后6年里,少林寺一直认为嵩管委未按时、足额分成,并长期拖欠。

这场区别于一般经济纠纷的官司,既让公众看到了景区门票的暴利,也让公众看清了利益集团在暴利面前的真实表演。

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但是,景区门票涨价潮还是让不少公众叫苦不迭。“本来今年国庆节想带父母出去自驾游玩一趟,但发现想去的地方,景区门票都在涨价,加上住宿、油费,感觉都快‘玩不起’了。”北京市民王先生感叹道。

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33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中国公共景点门票贵。87.0%的受访者表示,现在许多原本是公共资源的景点,已沦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牟利工具。

而景区管理者面对公众的不满也大倒苦水。但本刊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景区涨价理由却似曾相识,比如资源保护、控制游客数量、补充景区各项经费支出,等等。

这次门票涨价的云南玉龙雪山景区就在听证会上指出,玉龙雪山景区过去3年门票收入减去支出是负数,25元的涨价幅度是合理的;丹霞山景区也向媒体诉苦说,员工的工资要涨、景区的设施要完善,仅用于申遗和创建5A就投入了1.5亿元,虽然政府支持,但资金缺口仍非常大。

高票价吞噬公共属性

根据国家旅游局2012年发布的《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如此众多的景区,其性质非常复杂。

“目前,根据开发基础,中国旅游景区大致分为三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旅游系主任谢婷副教授介绍,“第一类,商业型景区。这类景区不依托所在地传统的旅游资源,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产生市场价值,包括主题公园、游憩商务区等。比如欢乐谷、迪斯尼等,其中人造景观、人造娱乐型景区占较大比例。”

“第二类,遗产型景区。这类景区的核心吸引物是自然或文化资源。比如故宫、长城、黄山、九寨沟、张家界、峨眉山等。”谢婷说,“这类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客源市场需求呈刚性状态。”

“遗产型景区是全民共同所有的财富,为公共产品性质,产权归国有,并不归所在地区和任何利益集团或个人所有。”谢婷说。

“第三类,混合型景区。这类景区介于前两者之间,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的人文景观,同时也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产生市场价值。比如度假区、产业旅游景区。”谢婷说,“这类景区属于国有性质的公共资源,由企业作为开发商获得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根据承包经营权合同投入并获利。”

“作为企业投资兴建的商业型景区,其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商业利益最大化。”谢婷说,“而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依托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社会公共资源存在或修建,在其门票定价上,应注重社会性和公益性。”

但在现实中,不少地方景区管理者常无视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的公共属性,寻找各种理由上涨门票价格,严重侵蚀了公共利益。

目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实行的是国家指导下,以省为单位分级管理的政府定价机制,各地各级景区门票价格都由地方政府价格部门批准。

对于景区价格调整,2007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同一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但每逢“限涨令”解禁,总迎来新一轮扎堆的报复性涨价。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可在利益冲动下,这些法律法规还是挡不住门票价格上涨的步伐。

“与国外一些著名景区相比,从绝对值来说,目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严重偏高,其在人均收入中的占比,更是高于不少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明生教授认为,“景区门票高价格,抑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把相当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拒之门外,这等于变相剥夺了他们的旅游福利。”

“门票经济”涸泽而渔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景区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盈利模式靠门票收入,这是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畸形的体现。

“造成目前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和不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蒋依依说,“一方面是目前全国大部分景区门票收入归地方政府,一些地方把辖区的景区当成摇钱树。另一方面是部分知名景区,在旅游资源上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即使再涨价也会有游客‘愿者上钩’。”

在蒋依依看来,由于旅游门票具有刚性配置、现金回笼、操作简单、效率明显和收益保障等特征,门票对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以致不少地方的景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陷入门票涨价怪圈。

“目前各地景区运营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谁来确定它是在按合理定价原则运行,都是个难题。”蒋依依说。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一些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公益性景区的门票收入,除了用于景区日常维护外,还有部分会用于员工福利甚至填补地方财政。“在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上,地方政府总是在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

在陈明生看来,一个地方的旅游经济发展,如果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则是一种涸泽而渔的做法。旅游经济是一个集吃、住、游、娱、行、购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而门票收入仅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当地从旅游经济中获得的其他收益,远高于门票收入。

“目前国内不少景区,游客除了买门票外,在餐饮、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并不明显。”陈明生说,“景区门票竞相涨价,反映了有些地方对景区功能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这会导致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出现偏差。”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短期来看,提高景区门票会带来更多的地方财政收入。但从长期来看,门票价格若定得过高,则不利于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的门票价格才能给地方带来更多收益。

分类管理促公益回归

“解决中国景区门票问题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厘清景区的分类。”蒋依依说,“国家层面应明确规定,包括哪些景区适宜采用商业化运作;哪些景区应当兼顾收益与公益;哪些景区应完全免费。”

“特别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制度,在利用与保护、开发与管理之间寻求平衡,使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实行免票或低票价。而商业型景区是一个商品,它的门票定价无疑需要遵循市场原则。”蒋依依说。

“而对于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票价,应在国家层面对门票价格进行强力干预,坚决遏制地方保护主义。”蒋依依说,“对于国家所有的遗产型景区,应照顾公众福利,实行低价或免费策略。”

“对于混合型景区,因具备部分公共性和公益性,尽管开发商或经营者支付了公共性资源的使用费,但仍然依托或占用了公共资源,门票定价必须部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必须在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既实行自主的市场定价,又需要必要的政府干预。”蒋依依说。

“要做好景区门票定价的监管,前提是将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科学分类、分级,建立严格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体系,包括调价事先论证立项机制、成本监审规则等在内的操作细则。”蒋依依说。“对于成本上升而提高门票价格的景区,宜实行异地审计,将不合理的当地听证取消,改为异地听证。”

谢婷认为,地方政府应把目光看得远一些,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可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而向树立起地方品牌,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外有一些经验可供借鉴。据谢婷介绍,国外多数景区有政府补贴、社会捐助、基金支持、自主创收等多种经费来源,门票收入只占其收入的很小部分。但即使这些景区很少收钱,当地政府也不会因此蒙受损失。

“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降价或免费后,能推动周边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在融合发展中拓展旅游产业体系。”谢婷认为,“当然,这些景区也应从后续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中获益。比如,要有一定财政支出来解决这些景区的维护费用问题,以此使地方旅游经济形成良性发展。”(记者 李松)

甘肃制作工作服

襄樊工作服订做

东营订制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