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落地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思路宽门道多钱袋鼓-【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7:54:01 阅读: 来源:落地镜厂家

思路宽·门道多·钱袋鼓

盛夏七月的农村,正是锄挂墙、牛松套的“休闲时节”,可走进牡丹江的一个个村屯,农民们却正为日渐增多的“来钱道”忙得不亦乐乎:

这边,大棚里的“边贸菜”刚刚走出国门,大地里的瓜菜又要新鲜上市了;那边,新采摘的春耳卖上了好价钱,越冬耳的制菌又提上了日程;就连以前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们,也来了个“就地转移”,到龙头企业、“一品村”当起了季节工……

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拓展增收渠道,破解了“人多地少”等阻滞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紧箍咒”,让众多农民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康庄大道”。统计显示,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63元,年均增长千元以上,实现了5年翻番目标,连续8年全省第一,而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1%。

进入跨越争先的新时期,面对骄人成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晶川指出,不能因为我市农民收入水平高而忽视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由此,我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动车组”不断提速。

调优平面结构,特色农业支撑增收

生态优良、资源多样,这是牡丹江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我市围绕“放大优势”与“培育特色”谋局布子,深入调优农业平面结构,进一步放大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直接促进了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在生猪、肉牛、食用菌和果菜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上,我市积极在项目、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快产业规模扩张,为农民打造了增收支柱。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4.4亿袋(块),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以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175万亩。食用菌、果菜、畜牧业拉动农民增收4100多元,高于粮食收入1400元左右。

围绕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我市积极扩大绿色有机农业规模,引导农民“绿色生金”。2010年,全市农民来自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人均收入达到2180元,全市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大型原料种植养殖基地8个,国家级绿色黑木耳示范基地1个,全市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33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7.4%。

通过构建特色产业板块,我市农民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来钱道”。全市“专业乡”、“一品村”发展到23个和482个。其中,兰岗镇西香瓜、奎山乡马铃薯、横道镇北药等收益更是远远高于粮食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明星产业”。

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促农增收的同时,我市还加快非农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领域。近年来,通过增加建设投入,全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每20户农户就有1户进城镇购房置业。规模化经营使全市平均每户有1人脱离土地就业或创业,农民进城从业人员达10万人。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非农收入达到2370元。

立体纵深调整,提升产业拉动增收

“跳出农业抓农业”,我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龙头、园区、市场和品牌建设作为立体纵深调整的着力点,构建骨干突出、三次产业融合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了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我市狠抓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建设,先后引进了皓月、正大、红星、雨润等战略投资者,壮大了鑫鹏、北味等本地企业,初步构建了畜产品、食用菌等10大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1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4家,16.2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为提升集约化程度,我市还组织实施了农业“百园”工程三年攻坚战,通过搭建资本、项目、技术集聚的平台,建成贸易加工型、科技示范型等农业园区100多个,加速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沿哈牡绥东对俄产业带,我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已形成规模,其中,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交易额突破40亿元,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投入试运营;投资4.5亿元林口龙腾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加紧建设,初步形成了与特色农业配套、辐射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物流网络。

在农业品牌建设上,我市出台了品牌奖励办法,对企业在品牌整合、市场推介等方面予以支持,并聘请专家进行品牌价值提升。目前,全市农产品著名品牌达到35个,开发品种1828个,穆棱晒烟、兰岗西瓜等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拓展域外空间,外向型农业助推增收

在加大域内挖潜力度的同时,我市注重拓展域外发展空间,全面提升了农业的开放度和外向度,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增添了强大动力。

为发展域外“飞地农业”,我市先后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滨海边疆区等签署了一系列农业合作协议,鼓励和引导农民赴俄从事农业开发,全市在俄农业合作规模连年扩张,造就了一批“种洋地”的百万富翁。

通过加强劳转技能型、创业型培训,我市着重提升农民增收的内生能力,实现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增长,化农村人口压力为人口红利。截至目前,全市域外转移劳务人数达到26万人,其中在俄日韩务工5万人,劳务总收入达到21.4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8元。

围绕俄日韩市场需求,我市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以果菜为主的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达25万亩,出口量18.5万吨、出口额4.7亿元。采取政府补贴、经营主体投入相结合,我市设立了一大批绿色有机食品专营店、连锁店,营销网络初步覆盖了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此外,我市还注重放大农业展会效应,不断创新木耳节、木博会和牛博会“一节两会”举办模式,扩大展会规模和影响。目前,木博会、木耳节分别成为国际型、国家级展会,成功打造了“中国食用菌之城”、“中国国际木业之都”和“东宁黑木耳第一县”、“全国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市”等品牌,在提升牡丹江特色农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李冰冰)

江西面粉机

广东南方传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其他电梯

永固建材推荐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