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落地镜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创建全域文明城市-【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9:18:44 阅读: 来源:落地镜厂家

编者按:

12月9日,《山西日报》突出报道长治开启创建全域文明城市之路的做法和成效。从2011年开始,长治市已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且以9个县(市)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县城),排名全省第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蕴,长治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不仅提出了要在2020年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最少一个县城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奋斗目标,而且发出了届时要让所有县城成为山西省文明县城、打造全省第一个“全域文明城市”的动员令。

文明创建没有尽头,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长治市已经进入城市品质大提升阶段。其目标是:塑造提升城市形象,彻底根除“不精、不细、不美”等“城市病”,推动上党城镇群建设提档次、出精品;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两违”集中整治、架空线路入地、固废利用等工作,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坚持德法共治,一手抓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一手制定《长治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其经验做法,无疑值得借鉴。

补齐短板才能全域提升

这是一份不俗的成绩单:经过20年文明创建,长治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此外,还有9个省级文明城市(县城),4个全国文明乡镇,37个省级文明乡镇,18个全国文明村,68个省级文明村。拥有了这样全省独一无二的文明群像,长治市推行全域文明创建已是蓄势待发。

近年来,全域是一个热词,全域旅游的构建更是扑面而来,其理念就是要各行业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全域文明创建也不离其中要义,就是要全员共建,全方位提升,全民共享。对此,长治市编织了一张经纬图,横向看,围绕公民道德、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等内容,实施了七大要素提升行动;纵向看,从城市到村镇再到家庭,激活每一个社会细胞。

毋庸置疑,这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比之于“得牌”目标,引导群众把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更为重要;比之于突击性的行动,常态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令人悦纳;比之于正向构建带来的幸福感,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施策所带来的获得感同样不可忽视。

全域创建的关键之处在于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动力与热情在于能否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让群众从创建中得到实惠。数月前,笔者所在街巷也兴起了文明创建之风,经过一番整治,街道环境的确靓丽起来,但是居民们却不以为然,原因在于这条街巷最大的问题——下雨积水严重没有得到改善。如今,涂涂抹抹只顾了“面子”,困扰居民出行的“里子”却被选择性忽略,居民们自然不买账,也就不能自觉融入到创建中来。

全域文明创建是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基础上,纵深推进,既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既要在底子好的地方持续用力,更要在底子薄的地方加大投入、下大功夫;既要奔着亮点去,更不能绕开难点走。最终要补齐短板,让先进带动后进,让公序良俗渐渐替代遗风陋俗,如此,文明的水位才能得到全域性的提升,并惠及全域群众。

去过都江堰旅游的人都熟悉“深淘滩,低作堰”这六字治水真经,华为掌舵人任正非甚至把这个准则作为华为的商业模式。事实上,不矫饰,不折腾,挖掘潜力,修炼内功,确保核心竞争力的投入,莫不也是全域文明创建的题中之义。

陈力方

德治法治共促文明

“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公民)”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盖因文明程度的演进经常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文明的设想。因为这点不满,人也与动物之间树立起明确的区隔,从而多多少少消解一些人性的陋劣面带来的失望;也因为这点不满对于人性的光明面再次升起希冀。所以,欣闻长治开启创建全域文明城市之路,可谓任重道远,也的确可喜可贺。

“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公民)”的逻辑前提正是:人是可以变得更好的。——这种精神在欧洲启蒙主义时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因为启蒙主义的思想家相信,人类可以通过教化获得几乎没有止境的改善;这一信念在以后的几百年中成为改造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而在中国儒家的认知中,从来没有放弃过“人性本善”的基本判断,而这个判断也恰恰显示了儒家温柔敦厚、执两用中的思想底色。在这层底色之上,道德教育成为显发人性光明的根本途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修为与社会政治理想的关系、教育的作用和次第表达得淋漓尽致且自成体系,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蓝图。

从实际看,也正是上述两个不同的精神来源共同孕育了今天德法共治的社会治理理念。

所以,文明的增进,既是公民教育的加强,也是国家法治架构的完善。道德教育的缺失会导致文明的增进可能成为一场暴政;法治的疏漏则会导致道德教育在整体上的失败。德治与法治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弥合个体存在与群体存在目标的差异,促成自利和利他的统一。如此,社会才不会沦为弱肉强食的冷漠“丛林”,善人善行才不会被嘲弄揶揄、奚落挤兑。

文明的增进,原本就是个宏阔抽象的题目,唯有将其拆解开来,落实为无数个繁琐复杂的细节、礼仪、习惯、行为模式的重新规定和养成计划,文明的增进才不会流于标语和口号。对待这一切,唯有耐心,唯有用心。一个社会的文明最终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一言一行上,是广泛的持久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外化,也是严格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默默支持的结果。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不悖,不可偏废,创建文明城市亦当如此,不妨从公民道德水准提高抓起。

原蔚

根治城市病需要共同发力

文明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既然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创建文明城市,就必须根治城市病。而根治城市病,又必须清楚城市病的表象,进而由表及里,查清病因,对症施策,标本兼治。

城市与乡村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现代化的城市公共服务先进,规矩也多。农村不同,生活节奏慢一些,随意性更多一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人进了城带来了城市病。城市病的诸多表现与人的出身并无瓜葛。比如交通拥堵,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人过马路闯红灯,随地乱扔垃圾,服务窗口单位办事拖沓,不礼貌待人,种种表现,其成因千差万别。而归结起来,基本上都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找到根源。

硬件方面,城市规划前瞻不足,看得不够远。通俗地讲,就是修路的速度跟不上买车的速度,路上堵不说,停车还难。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道路改造施工,还的都是历史欠账。软件方面,数千年农耕文明延袭至今的各种行为习惯,与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天然不相容,需要有一个改进的过程,城里出生长大的人无非是早两天熟悉了城市的秩序和规则,但并不意味着会主动去维护。比如随意扔垃圾,大多数的人都会有一种心理,地上的垃圾又不是我一个人扔的,以此为自己开脱,减轻负疚感。

因此,根治城市病,城市的管理者有责任,社会有责任,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这就需要,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奖惩机制。比如现在电子眼监控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效果就很明显。吃一堑长一智,机动车主挨一次罚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规则不是用来约束人的自由,而是用来规范人的自由的。

同时,也需要营造倡导文明的浓厚氛围,打造文明城市的形象。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如果一座房子有一块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修补,整座房子的玻璃会很快全部破掉。城市是大家共同的家园,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

有道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于优秀的人常常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如果一座城市里人们都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至少也要做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定会很高。

李亚峰

阿尔西恒温恒湿空调

成品排烟天窗

仓库货架

金属抛光除尘器

侧裙

危险液体检查仪